转变育人模式,谱写新时代高中教育新篇章

2019-08-16 11:09

《指导意见》针对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培养体系、课程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考试评价、招生录取、师资条件保障和组织领导等改革重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高考综合改革进行了再部署,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为高中教育工作者和相关方面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宁波市镇海中学是一所县级中学。“县中现象”一直为人诟病,批评者甚众,矛头指向“县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在育人模式方面存在视野狭窄、理念落后、课程单一、教学低效、管理僵化、文化封闭、资源稀少等种种弊端。这些问题是由种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我们必须正视并积极加以改变、突破。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育人目标,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中教育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镇海中学将结合实际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我们要更加注重家国情怀培育、优秀中华文化传承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塑造中国魂魄、坚守中国立场、增强“四个自信”上做更多的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近30个海防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景点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红色长廊”,通过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加强学科渗透,通过活动拓展、选修课程建设、综合实践等形式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发更为强烈的家国情怀,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

二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育人理念,结合学校前几年提出的“综合素质强、个性特长优、学业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优秀公民”育人目标,进一步深化完善学校现有的整体育人模式,做实镇海中学学生“五力”核心素养特色化培育的教改项目,立足“学校文化浸润”“课程体系完善”“学教方式创新”“生涯教育提升”等四大路径,着力培育“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自治力”等“五力”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高水平差异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创未来、奉献社会、成就出彩人生。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对高中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全方位、高标准的新要求,都要通过教师的执行和创造才能落实到位。为此,我们将进一步通过“价值观引领”“研训推进”“评价推动”这三个方面的引领和支持,强化师德群体建设,创新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实施新型教师评价,不断激发出全体教师的改革热情、创造才情、职业情怀和教育自觉,不断提升他们的师德师风师能水平,锻造一支能担负起实施选择性教育、促进学生高水平差异发展和学校高品质特色办学这一重大使命的优秀教师队伍,让“德艺双馨”的教师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四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整合。调动校内外多种优质资源参与学校育人方式改革是《指导意见》指明的一项策略途径。为此,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积极拓展整合,为学生创设更优质的资源条件。我们将依托有关高校、研究所的良好资源,引进大学先修课程,共建特色选修课程,使用先进实验设备,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开课,合作举办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导等;依托与省内外同行学校的良好关系,以“发展共同体”“学校联盟”等形式,定期交流研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破解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创新、选课走班实施、教学资源优化组合等各种现实问题,实现交流融通、共建共享;依托著名校友众多的优势,充分发挥校友们在典型示范、榜样激励、生涯教育、高校资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挖掘,有机整合社区、家长等资源,不断扩大教育半径,充实教育体系,凝聚教育合力。

此外,我们还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辐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出与共享,通过建立分校、来校蹲点培训、支教送教、课程共享以及出版书籍、教师培训、会议研讨、交流考察等形式,在省内外持续开展教育帮扶,共享教育智慧,推动共同发展。

《中国教育报》2019年07月03日第8版